用了5年天数,他们总算找出了拆解面料拆解的获得收益商业模式。北京缘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子公司(下列全称缘源)副总经理杨膺鸿说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2014年子公司营运收入291多万元,当中出口产品占80多万元,羊毛130多万元,有机肥处置55多万元,余下鞋、包类占26多万元以内。净利28.6多万元,约占营运额的10%以内。 在6月16日的日常用品零舍弃北京研讨会上,我国轻工业协会副总干事孙万荣赞扬杨膺鸿为我国拆解面料拆解第三人。 所以缘源获得收益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逐步形成的呢? 北京青年报聚焦垃圾分类栏目刊发的专刊,引起了深圳和国内业内人士的关注。针对如何破解深圳垃圾分类遭遇的问题,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国内垃圾分类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请他们一起为深圳探寻办法,献计献策。 政府如何搭台决定成败 常说垃圾分类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所谓‘政府搭台’,就是如何制定政策即游戏规则,这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杨膺鸿说本报记者,2010年北京世博会期间,国家发改委牵头在北京做过拆解衣物拆解问题专题调研,同年9月25日北京出台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实施意见,为拆解衣物拆解做好了政策铺垫,12月15日,缘源子公司就在小区布下第三只拆解桶,开始了拆解衣物拆解试点。 (日常用品拆解专用车辆上面注明政府项目和主管单位。) 2012年2月,北京市政府根据缘源子公司一年多日常用品拆解实践及相关调研情况,首次将拆解服装拆解利用列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专项建设项目,缘源子公司被列为拆解服装拆解利用项目建设单位。 将拆解衣物拆解利用列为政府建设项目,缘源子公司为建设单位,这就是北京市政府为拆解衣物拆解搭的‘台子’,代表政府与我对接的单位有四家——市发改委、环保局、经信委、交委。杨膺鸿表示,正因为政府搭好了台子,他这几年来拆解面料拆解的戏越唱越顺,有了今天获得收益的局面。政府除了给政策外,并没什么补贴。 居委会助力拆解桶投放 拆解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高1.65米、宽1米、厚0.8米,也经历了进化的过程。最初是用玻璃钢制成,但用了一段天数发现,一是容易脏污,二是未来废弃时无法循环利用,于是就改成今天这种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桶。 杨膺鸿坦言,一开始放桶只注意放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地方,后来发生了几起拆解桶被砸、衣物被盗事件,于是将桶专门安置在小区大门口保安视线所及的地方,再未发生过砸、盗情况。拆解桶运转情况良好,各小区保安功不可没。 一小区门卫向本报记者坦言,其职责中并无规定必须照看拆解桶,照看纯属是学雷锋,无任何报酬。徐汇区凌运街道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尚艳华说本报记者,由于文件明确拆解面料拆解是政府项目,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的最基层组织,把这项工作当做社区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以居委会为责任主体向小区投桶,得到物业和业委会的配合支持。 本报记者在虹口区政府、中科院北京分院等机关事业单位都看到了熊猫拆解箱,杨膺鸿表示,这代表了主流社会对日常用品拆解的认可,其普及宣传作用不可估量。 (中科院北京分院门前的熊猫拆解箱) 杨膺鸿透露 他们根据小区居住人口进行布点,一般500户居民放一只;7天到10天开箱一次,500户下列的及一些偏僻小区,每15天到30天开箱一次。 拆解衣物去向和价值发现 杨膺鸿介绍,他拆解的衣物有如下几种去向: ●将成色较新和款式质量较好的御寒冬衣挑选出来,经整理、消毒后,无偿提供给广西、青海、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生活困难群体; ●部分夏衣经整理消毒后,出口产品非洲; ●对丧失穿用价值的破损拆解衣物根据面料分成毛、棉、化纤、混纺等四大类别,出售给山东和江苏、浙江毛纺、棉纺企业开松处置循环利用加工成毛、棉纺织面料; ●鞋包类物品出售给浙江湖州地区橡塑皮革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做成再生原料; ●部分有利用价值的牛仔裤改制成包袋工艺品。 杨膺鸿强调,拆解纺织品中的拆解衣物来自千家万户,面料成分可归为毛、棉、化纤、混纺等四个大类。如何将不同面料成分的丧失穿用价值的拆解衣物分别归类,这需要一定的纺织面料的基本知识,还需通过手感、目测积累的实践经验,也可借助识别技术来判断。经过正确分类,不仅可以提高附加值,还为下游原料加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生产管理带来了方便。 纺织面料主要由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和化学化纤(高分子物质纤维)构成,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性能,不同性能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杨膺鸿说本报记者,从原料市场价格的经济价值来看,羊毛每吨最低价格3多万元,涤纶1.2多万元,腈纶1.5多万元,锦纶1.8多万元,加权平均为1.5多万元/吨。但毛和化纤混纺的原料,由于无法分离拆解不同的纤维,只能生产比较低端的纺织品,以毡布为例,价格只有4500元/吨,高值资源低值利用的现状可见一斑。作为拆解面料拆解从业者,首先得了解拆解物的价值,并进行科学分类,才能实现最大限度有机肥和效益化。 获得收益是这样实现的 我在铺到1000个拆解桶时,就已实现了盈亏平衡。杨膺鸿翻着统计表,就2014年子公司经营状况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 全年有效拆解日常用品物约1800吨 卖给纺织子公司进行有机肥处置收入约55多万元 出口产品约80多万元 鞋、包类处置收入约26多万元 羊毛处置收入约130多万元 总营运收入约291多万元 子公司分捡部8个人 物流部5部车8个人 服务部、行政部各有3人 加上两名管理人员共有24人 总营收减去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税费 净获得收益28.6多万元 杨膺鸿说本报记者,出口产品这块价格根据衣服成色而在每吨三四千块钱间浮动。子公司收入80多万元,至少卖了200吨衣服。 (打开赛得满满的拆解箱) 目前我只进入了北京15%社区,未来随着进入越来越多的社区,利润也会水涨船高。杨膺鸿表示,拆解衣物拆解要逐步形成产业链,最关键是要与纺织企业进行合作,才能解决出路问题。前些年我的有机肥处置部分一般都是卖给其它纺织企业,属‘体外处置’,今年他们与浙江华鼎集团合资成立鼎缘纺织品子公司,引进德国最先进的资源再生处置技术和设备,今后所有拆解物都将‘体内处置’,逐步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http://www.hnfanbu.com/ 香港拆解衣物拆解: 公益组织唱主角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政府将日常用品拆解事宜委托给公益组织处置。香港最大公益组织救世军社区关系部总监王国清表示,公益组织20多年前开始通过日常用品拆解进行慈善活动,后来政府授权给公益组织只是顺势而为。 政府授权公益组织拆解日常用品 港府环保署廖珮贤先生说本报记者,在香港从事拆解衣物拆解的企业与一般企业无异,须符合香港的环保及其他相关法律。拆解衣物属于一般拆解物料,与其他常见的拆解物料,例如纸、金属等相同,并非受法例管制的特殊废物。一般而言,经分类后可重用的日常用品,大多数会以二手衣物形式出口产品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亦有小部分会于本地市场出售。拆解商在出口产品日常用品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货物符合入口国家对相关的入口货物的质量规定及卫生标准。太破旧的衣物会被分割成碎布,然后加工循环再造。 特区政府在全港超过2000个屋苑推行废物源头分类计划,这些屋苑在楼宇每层或屋苑范围内设置废物分类设施,方便居民在源头将废物分类。日常用品是当中一种常见的可拆解物料,参与计划的屋苑一般会与拆解商或非牟利团体联系合作,将收集得来的拆解物料妥善处置。另外,市面上亦有拆解商为市民提供上门拆解日常用品的服务。此外,为方便住所范围内没有设置日常用品拆解箱的居民参与日常用品拆解,特区政府自2006年起推出小区日常用品拆解箱计划,在全港十八区合适的公众地点,包括小区会堂、小区中心、休憩处、公园、体育中心和图书馆等,放置日常用品拆解箱,并委托救世军、地球之友、长春社和励行会四家公益组织运营。 口碑铸就公益品牌 公益组织通过日常用品拆解搞慈善,在香港已逐步形成口碑,为市民公认,政府推动‘小区日常用品拆解箱计划’时授权给公益组织,只是顺势而为。香港救世军港澳军区委员、社区关系总监王国清说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救世军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拆解日常用品搞慈善,市民都看在眼里,愿意把向救世军捐献日常用品当作参与慈善活动。有的自己花邮费寄过来,有的打车送上门。香港是个自由港,也有企业和个人从事日常用品拆解,但市民还是更愿意把衣服交给救世军。 救世军拆解的衣物,挑质料最好的在慈善超市出售,余下的委托企业处置,所得收入除了应对日常支出,全部并入慈善基金。救世军除了在各区设置拆解箱收集衣物及捐赠的物资外,在相当多的小区都设立了以销售二手服装为主的慈善超市。 也有公益组织将日常用品收集运输和处置全部委托给企业处置,除了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利润给公益组织外,政府民政部门也会按拆解量给予一定的补贴。所以香港公益组织经费都较充足。而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公益和商业运作井水不犯河水,各得其所。 (很多小区都设立了救市军这样的慈善超市) 揭秘 bra八毛钱,非洲当时髦 也许你今天扔掉的一只旧乳罩,几个月后会戴在肯尼亚草原某个部落妇女的身上。因为,它以8毛钱的代价出口产品,飘洋过海,卖到非洲,且很受欢迎。这是有过几年日常用品出口产品经验的北京缘源控股集团子公司副总经理杨膺鸿说本报记者的事。 本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日常用品有机肥由于尚有技术瓶颈,利润空间较小,只有出口产品这块,才是日常用品拆解的获得收益点所在。 但由于政策不明朗,政府、企业谈到日常用品出口产品都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反倒给行业蒙上层神秘色彩。 非洲大餐我国迟到 除了北京缘源的杨膺鸿,本报记者碰到的拆解面料拆解从业人员,谈起日常用品出口产品时都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少了份理直气壮和自信。 这是由于国家政策不明朗,造成了日常用品出口产品被妖魔化的情况。我国日常用品网创始人方晓东说本报记者,其实,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四批)中,日常用品物在禁止之列,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二手服装出口产品交易进行规范。服装行业的人都知道,我国禁止日常用品进入二手市场交易,其实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找出禁止日常用品进入二手市场的具体法规或政策条文。相关专家的解释是,有此约定俗成,应该是按照国家相关卫生标准。本来法无禁止即可行,但由于国内禁止日常用品零售,而对出口产品又无明确规定,所以逐步形成一种社会心理:我国禁止进口二手衣服,也不许国内销售,却要拿去出口产品,这不是缺德挣黑心钱么? 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和误区。方晓东表示,美国、英国、荷兰、日本、韩国早在多年前已开始向非洲出口产品日常用品,且在其国内都是作为环保项目,受到政府补贴支持。美国出口产品的日常用品服在非洲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西非国家喀麦隆一年从欧洲进口2万多吨日常用品服。非洲日常用品市场是一份大餐,我国本来就迟到了,而由于政策不明朗,在现在的市场份额竞争中又处在下风。 一只乳罩背后的市场格局 在谈起日常用品分捡重要性时,杨膺鸿说本报记者,民政部门要求捐赠的衣服中不能有乳罩和内衣、内裤类东西,但对出口产品来说,乳罩在非洲较受欢迎,一个出口产品价可达8毛钱,所以分捡时会特意挑出来。 采访那天杨膺鸿提早走了,说晚上要接待中东来的客商。从杨膺鸿处了解到,出口产品日常用品买卖达成的过程,一般是出口产品企业委托下线在市场上收购分拣衣服,这是收货物;发货则是通过委托贸易子公司,再运向非洲市场。也会有非洲或中东客商定期来我国内地搜寻日常用品服供货源,广州、北京都是日常用品出口产品集散地。 各地日常用品服的价格标准并不一样,河北日常用品服统货(未经分拣处置)每吨大概在300-600元,浙江每吨大概在1200—1800元,而同样的货在广州大概每吨2000—3000元。一般来说,沿海港口城市的价格高于内地城市,而且价格一步步上涨。方晓东透露,一吨日常用品服出口产品到非洲价格一般在4000—20000元以内,这与货物的成色有关,比如货物里有皮料,价格能超过一万。 非洲也吹禁止风 方晓东介绍,出于保护地方经济或者是其他政治原因,一些非洲国家也开始禁止进口旧服装,如尼日利亚将日常用品服列入绝对禁止进口商品目录。 而乌干达、尼日尔、南非等国家则是允许日常用品服进口的。而且,各国日常用品服进口关税不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日常用品服到岸价格为1美元/公斤,征收的关税和销售税分别为20%和15%。 目前我国打开的市场主要在非洲南部、东、西部和中非地区,西非国家如贝宁,东非国家如肯尼亚,中非国家如乌干达。 日常用品出口产品亟须正名 根据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纺织品生产量达4300万吨,扔掉的日常用品服约有2600万吨,综合利用量仅为233万吨,综合利用率不足10%。2012年,全国可能有价值约2000亿元的拆解衣服被淘汰。 (林荣畅/制图) 杨膺鸿说,他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杨浦区有一家人搬家的时候给他们打电话要求上门收衣服,全家一下子清理出306公斤衣服。 如此巨量的拆解面料资源,在当前国内有机肥处置技术尚存瓶颈的情况下,再生处置的利润空间有限,而出口产品创汇无疑是目前较为合适的再生利用途径。 法制的精神是‘法无禁止即可行’,但我国的社会心理及习惯是,法无禁止,但也未明确允许的,也不许做或不敢做。方晓东认为,这种习惯性社会心理非常不利于我国对非洲日常用品出口产品市场的拓展,也不利于拆解面料拆解产业链的逐步形成。拆解衣物出口产品,不仅需要政府进行规范,也更需要给予必要的正名。 北京青年报本报记者 吴建升/文、图 原文发表于2015年7月8日 |
名表名包黄金:拆解、抵押。汽车抵押借款,名表拆解抵押,名包拆解抵押,金银拆解抵押, 长期招合伙人18602092452